都說“自古華山一條路”,而這條路的起點,正是玉泉院。
玉泉院位于華山北麓谷口,曾為北宋著名道士陳摶隱居修真之處。民間傳說陳摶活了一百多歲,經歷了唐宋兩朝,他擅長道家的休養生息之術,尤以睡功(鎖鼻術)著名,常常一眠數日,人稱睡仙。陳摶羽化后,大約在北宋皇佑年間(1049—1054),他的弟子們在華山腳下建希夷祠以示紀念。歷史上,希夷祠幾經破壞、幾經修繕,清代曾多次擴建,并改稱玉泉院。
關于玉泉院的名稱,當地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唐玄宗的妹妹金仙公主在華山西峰鎮岳宮玉井中洗頭,插在青絲上的玉簪滑入水中消失。下山后,她用泉水洗手時找到了丟失的玉簪,猜想這眼泉水與鎮岳宮玉井相通,于是稱其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
新中國成立后,玉泉院曾多次維修并擴建長廊,如今碧瓦朱檐、層樓疊榭,結合背后的巍峨華山,確實給人一種靈氣外溢的觀感。作為典型的中式園林建筑,玉泉院的布局分東、中、西三部分,正門居中,兩側回廊,西北、東北兩角各建有一亭,呈現出對稱的審美追求,顯得穩重、端莊,令人肅然鎮定。
玉泉院的主體建筑是希夷祠,一座四合院式的庭堂,主殿為陳摶老祖殿,內奉陳摶坐像。東西兩邊為客堂和住房,青磚藍瓦,古樸無華。院內有陳摶弟子賈得升撰寫的“建醮碑”,被認為是研究宋代齋醮道場的珍貴物質資料。
玉泉院的西部有回廊、石舫、無憂亭、含清殿、希夷洞、山蓀亭等建筑。山蓀亭很有特點,建在一塊巨石上,傳為陳摶所建。
玉泉院的東部有華佗墓、回廊和十二洞等。華佗是沛國譙縣人,去世的地方并不在陜西。關于這座華佗墓,玉泉院的傳說頗有一種伯牙與子期的韻味:當年華山有一位隱士叫魯女生,他是華佗的好友。華佗常來華山探友,一來在山中采藥,為周圍村民問診看病,二來與魯女生一起練習“五禽戲”,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華佗被曹操殺害后,在夢中向好友訴屈,魯女生心神不寧,下山探詢消息,得知華佗遇害后,在華山下為好友修了一座衣冠冢,用以紀念這段友誼。華佗墓早已不存,后人將墓碑移至今玉泉院內。
玉泉院的園林建筑充分利用了華山特有的自然環境,全院依山傍水,泉流汩汩,亭臺廊廡參差曲折,晨嵐暮靄變化萬千。站在玉泉院山門外,回首望華山,夕陽西下,寒鴉歸巢,數千年的滄桑撲面而來,似乎別處的喧嘩與這里毫不相干,恍若世外桃源。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