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ike id="vhpko"><sup id="vhpko"></sup></strike>
      <pre id="vhpko"><nobr id="vhpko"></nobr></pre>
    2. <big id="vhpko"><em id="vhpko"><track id="vhpko"></track></em></big>

        1. 采編熱線:0913—3362222

          投稿郵箱:wnw0913@163.com

          首頁 > 新聞資訊 > 本網新聞 > 正文

          渭南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組圖)

          核心提示: 3月29日上午,渭南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

          DSC_8428

          3月29日上午,渭南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記者 陳冰娟 攝

          陜西網訊(記者 郝豆 陳冰娟)3月29日上午,渭南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渭南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閆永江通報2020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具體情況。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劉小政主持發布會。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趙偉通報司法救助工作典型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

          閆永江在發布會上表示,渭南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覺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把開展國家司法救助作為“檢察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主動作為,加強聯動,加大對“五類重點人群”及困難婦女的救助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渭南市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最高檢、省檢察院安排部署,渭南市人民檢察院主動發揮控告申訴檢察職能作用,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依托“12309檢察服務中心”開展各項工作,向社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檢察服務,深入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創新救助模式,切實解決涉案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積極化解社會矛盾。

          在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中,除受理一些案件當事人司法救助申請外,還依法能動履職,通過主動排查,與業務部門及時溝通協作,利用檢察業務大數據,在刑事檢察、未成年人檢察、民事檢察等辦案領域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優勢,針對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案件逐案排查,將司法救助關口前移,救急就困。對于一些行動不便、未成年人等“比較特殊”的救助對象,我們會通過電話、網絡、或者指派專人上門走訪,一次性告知司法救助申請程序和所需資料,讓群眾“最多跑一次”。

          2020年以來,渭南檢察機關共受理國家司法救助申請712件,決定給予司法救助573件,發放救助金403.9萬元。其中,救助農村地區當事人51人,發放救助金39.8萬元;救助軍人軍屬14人,發放救助金13.8萬元;救助未成年人123人,發放救助金89.5萬元;救助殘疾人29人,發放救助金23.3萬元;救助困難婦女75人,發放救助金52.9萬元。近年來國家司法救助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6月,渭南市檢察院聯合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鄉村振興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醫保局、市婦聯、市共青團、市殘聯、市關工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建立渭南市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全省檢察機關首家建立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綜合救助機制。2022年8月市檢察院辦理的李某(化名)、方某(化名)司法救助案獲評最高檢典型案例,這項工作得到省檢察院和市委的充分肯定。2022年9月,最高檢聯合全國婦聯對陜西檢察機關救助困難婦女專項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視頻調研,渭南市檢察院與富平縣檢察院在視頻調研會上作專題匯報,得到了最高檢調研督導組的充分肯定,工作經驗在全國檢察機關推廣學習。2023年1月,由華陰市檢察院辦理王某(化名)國家司法救助案被省檢察院和省婦聯評為陜西省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典型案例。

          渭南市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經驗做法

          全市檢察機關加大線索發掘力度,提高線索成案率,結合各院實際打造司法救助工作品牌。深化“1加4”司法救助工作機制(“1”是指以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4”是指辦理司法救助案件中要綜合采用經濟救助、心理疏導、協調幫扶、善后關懷的四種工作形式),改變“給錢了事”的簡單做法,形成多元化救助模式,積極爭取民政、教育、鄉鎮基層部門、婦聯、殘聯等機關和組織的支持,主動溝通扶貧工作部門,共商救助幫扶措施。加強信息共享,強化措施統籌,促進救扶銜接,加強救扶融合,形成工作合力,將司法救助工作進一步融入民生工作大局。

          強化目標考核,做到“應救盡救”“應救即救”。一是司法救助辦案數量納入業務核心數據進行目標責任考核,對各基層院逐月進行排位通報,每季度分析提醒,年終進行考核評比,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二是建立司法救助辦案情況月通報和約談機制,強力推進辦案,對進度緩慢、甚至停滯的縣院進行通報,對主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針對薄弱環節,立即采取過硬措施,迎頭趕上。

          綜合運用“領導包案+公開聽證+司法救助”模式化解矛盾糾紛。認真落實最高檢關于院領導包案辦理首次信訪案件和常態化開展檢察聽證的要求,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引領示范作用,構建“領導包案+公開聽證+司法救助”辦案模式,助力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廣泛宣傳救助活動,拓展案件來源,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全市檢察機關充分利用“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和“法律宣傳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和各類新聞媒體平臺,對困難婦女專項救助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利用“鄉村振興”“綜治中心”等平臺,進村入戶宣傳,深挖案源,收集掌握救助對象基本資料,告知救助權利,改變了案源匱乏的被動局面。市縣院控申部門主動出擊,走訪、調研偏遠地區,利用集市、廟會宣傳司法救助,把申請書、身份證明、實際損害結果證明等材料列出清單發放,挖掘救助線索,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困難群眾依職權主動救助。

          完善交辦和聯動救助,充分發揮基層力量。對市檢察院提起公訴案件中涉及困難群體需要救助的,交縣區院審查申請人家庭情況,充分發揮基層院與當地黨委政府聯系緊密的優勢,及時查明申請人家庭情況。加大聯動救助力度,對被救助人生活特別困難的采取市縣、縣區聯動救助的方式,提升救助效果。

          加強內部協作,積極主動履職,拓展救助案源。完善與刑事、未檢等業務部門司法救助工作銜接機制,大力推行主動告知、主動協助,從“坐等送案”向“上門問案”轉變,從“不申不救”向“主動救助”轉變,要求業務部門承辦人熟知司法救助工作范圍和適用條件,在辦理案件時,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主動告知其權利,并及時向控申部門反饋,配合控申部門做好救助工作;加強與案管部門溝通,把握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判決情況,及時了解救助對象是否得到賠償,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啟動救助程序,實行專案專辦。

          此次新聞發布會的召開,用業務數據公開促進司法公開,增進了社會各界對檢察機關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情況的了解,提升了檢察工作的透明度。下一步,渭南檢察機關將繼續主動作為,推動落實司法救助各項工作措施,以救急救困、矛盾化解、促進和諧為目標,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確保困難群眾不因案致貧、不因案返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積極探索司法救助與其他救助制度相銜接,加強完善與其他部門司法救助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司法救助監督機制,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在每一起司法救助中感受到司法溫度。

          DSC_8492

          渭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閆永江通報2020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具體情況。記者 陳冰娟 攝

          DSC_8435

          渭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劉小政主持發布會。記者 陳冰娟 攝

          DSC_8512

          渭南市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趙偉通報司法救助工作典型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記者 陳冰娟 攝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郝豆
          0
          本網站部分圖文信息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及時刪除。網站法律顧問:陜西圣達律師事務所主任 李剛慶
          技術支持:渭南青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www.yinsandu.com 媒體支持:陜西網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聞熱線:0913-3362222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11189號-2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6號     
           
          好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