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ike id="vhpko"><sup id="vhpko"></sup></strike>
      <pre id="vhpko"><nobr id="vhpko"></nobr></pre>
    2. <big id="vhpko"><em id="vhpko"><track id="vhpko"></track></em></big>

        1. 采編熱線:0913—3362222

          投稿郵箱:wnw0913@163.com

          首頁 > 縣市頻道 > 蒲城 > 正文

          生態修復擦亮發展底色 山綠天藍永葆橋山“顏值” 橋山南麓蒲城段:一盤大棋全面鋪開

          核心提示: 春寒料峭時節,位于蒲城縣罕井鎮的橋山南麓升全采石廠恢復治理項目區,養護工人正在對山上栽種不久的樹木幼苗進行撐桿、覆土、修枝。

          升全采石廠恢復治理項目治理后

          升全采石廠恢復治理項目治理前

          工人正在對樹苗進行養護

          人勤春來早,養護施工忙。

          春寒料峭時節,位于蒲城縣罕井鎮的橋山南麓升全采石廠恢復治理項目區,養護工人正在對山上栽種不久的樹木幼苗進行撐桿、覆土、修枝。“山綠了,天藍了,大家靠著好生態慢慢過上好日子。”正在進行養護工作的山東村村民尉建軍笑著告訴記者,“有山、有樹、有景,現在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過去開山采石,炮聲震天,沙塵彌漫。這兩年,風是清風,沙塵白灰不再出現,現在我在山上種樹、護山,在家門口工作,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如村民所講,只有形成更多更美的青山綠水,才能推動生態空間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蒲城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為重點,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奏響了鳥語花香、自然與生態保護的“交響曲”,繪就了山水交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

          廢棄礦山披綠變“靠山”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蒲城縣位于關中東部,地處陜西省渭北“旱腰帶”,蘊藏著豐富的石灰巖和建筑石料資源。歷史上數十年的露天開采,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地質災害隱患、礦區地形地貌損毀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罕井鎮升全采石廠恢復治理項目(以下簡稱“升全治理項目”)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蒲城縣罕井鎮升全采石廠始建于1988年,屬于治理責任主體滅失礦山,開采礦種為水泥用灰巖,露天開采,原生產規模為12萬噸/年。礦山露天開采過程中對原有地形地貌及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總破壞面積7.756公頃。治理區內采礦廢渣集中堆放于坡面,廢渣疏松堆填物在斜坡表面大量集中,形成滑坡隱患;長期受人工機械開挖及爆破作用,表層巖石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形成崩塌隱患。治理區生態環境脆弱。區域內常年干旱少雨,地面坑洼不平,附著大量破碎巖石,不適宜雨水保存和植物生長,植被一旦被破壞恢復難度大,尤其是高陡采礦巖面,更是難上加難。

          為突破“旱腰帶”區域純石質礦山治理恢復技術難題,2019年,渭南市自然資源局將升全治理項目納入市級環境保護及秦嶺北麓生態恢復工作任務目標,下達資金2000萬元,由蒲城縣實施治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蒲城縣自然資源局大膽探索,因地制宜,選用削坡造臺,營造植被生長環境。主要通過機械削坡減核的方法,在消除礦山地質災害隱患的同時,將原礦山開采立面修整成11個臺階和3個坡面,每個臺階寬度約為4米,在臺階的平面進行覆土、增加營養肥等措施進行綠化;選擇喬蔓結合,打造綠色植被屏障。邀請專家實地論證并結合區域及礦山生態環境特點,在臺面、坡面栽植抗旱宜長的側柏、刺槐、白皮松等喬木樹種,臺緣、坡腳種植常青藤、爬山虎等藤蔓類植物,形成一個整體綠色屏障對原山體立面進行遮擋。

          市場化運作籌資。充分利用政策紅利,率先開展“科學合理利用廢棄土石料回補礦山生態修復資金”探索,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石料依法公開拍賣,廢棄石料收益640萬元,全部用于彌補礦區生態修復工程,既解決了渭北地區露天礦高陡巖面治理資金短缺,又解決了廢棄石料合理利用實現資源化,為全省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探出了新路子。經統計,該項目累計修筑擋墻、攔渣壩共276米,截排水溝1771米,修建砂石路1617米,栽植側柏、白皮松等樹木共17459棵,恢復治理投影面積7.76公頃,實際面積8.33公頃。

          荒坡荒山披“綠裝”不但提升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質量,而且給周邊群眾帶來了經濟效益,真正成為群眾的“靠山”。“以前,我們村家家戶戶挖山采石,也掙不了多少錢?,F在我們村有了個美麗的后花園,環境越來越美,山上的野兔野雞都多了,來山上鍛煉休閑的人越來越多了。”山東村村委會主任張孝民告訴記者,“靠著好環境,村里發展起了甜瓜、西紅柿、香菇等水果蔬菜大棚綠色生態農業,效益也是越來越好,今年好多群眾計劃著要繼續擴大規模。”

          重現綠水青山高“顏值” 昔日荒坡荒地變高標準耕地

          在橋山南麓西坡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區,開挖排水、躬身栽苗、揮鍬填土、辛勤澆水……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對堯山鎮堯南村村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修復治理工程,而是生產、生活方式完全改變的一個轉折點。自從村民們每天抬頭就能望見的廢棄渣堆和荒山被列入到橋山南麓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項目后,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一排排整齊的樹苗在綿延的荒山上延伸開來,曾經千瘡百孔、塵土飛揚的山頭披上了綠裝,一層層高標準耕地順著山巒錯落有致鋪設開來。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采取“總體設計、連片治理”設計思路,融合原西坡紅義溝石廠、西坡山口石料廠項目,將周邊遺跡影響區一并納入治理的提質增效項目。項目區位于縣北堯山鎮堯南村,已投入資金2500萬元,2023年6月完工。

          工程通過坡面修整、填筑造坡、場地整平、截排水溝、綠化、監測、管護等措施,因地制宜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原地類為工礦廢棄地、荒地以及坡面角度較大區塊,嚴格按照設計實施治理恢復成林地。對原地類為耕地的或通過治理適合做為耕地的區塊,嚴格地塊整理平整度,提高覆土厚度并加覆營養土,變綠化治理為高標準旱地整理,在確保當地群眾、集體不失地的前提下,達到更佳的礦山生態修復效果,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和支持。

          回想起以往這座山的模樣,村民用得最多的一個形容詞就是“垃圾成堆”“光禿禿”。堯南村村民李峰告訴記者,以前,一年四季,群眾都像是生活在“白霧里”,一天到頭都不敢開窗,周圍樹上都是灰蒙蒙的,咋樣打掃都干凈不了。

          “這可不像以前的地是窄溜溜,現在路寬,地平,還是一大片,機器能進地。去年下了兩場大暴雨,有些地都被沖毀了,這地好好的,水土一點沒有流失,高標準耕地就是不一樣!”李峰高興地說,“群眾沒事就來山上轉著看,都盼著呢,等工程交工后,趕著今年秋種就能種地……”

          聽山風吹過,看綠樹搖曳,礦山生態修復不但實現了土地的合理利用,消除自然災害隱患,而且隨著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堯南村部分村民也開始擴大生態養豬規模。甚至有些村民已經計劃著搞生態種植,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據統計,蒲城縣橋山南麓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點位70處,總破壞面積約5472.75畝。其中以人工干預恢復為主礦山30處,以自然恢復為主礦山40處。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治理點位40處,完成治理面積3495畝;目前,正在治理點位13處,治理總面積2110畝。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蒲城縣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讓渭北這條“綠腰帶”更加翠綠奪目。

          在全面推進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新征程上,生態治理,道阻且長,以點帶面,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一盤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格局已初顯成效。山清水秀,林茂田肥,天藍草綠,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共同體呈現出新希望。產業崛起,鄉村振興,綠色發展,一盤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棋局已經全面鋪開……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楊大君
          0
          本網站部分圖文信息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及時刪除。網站法律顧問:陜西圣達律師事務所主任 李剛慶
          主辦單位:陜西網渭南站 技術支持:渭南青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www.yinsandu.com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聞熱線:0913-3362222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11189號-2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6號     
           
          好屌视频